央视3·15晚会再次聚焦消费领域乱象,今年第八个被曝光的行业乱象是手机抽奖背后的疯狂敛财行为。晚会现场揭露了一系列手机抽奖活动背后的陷阱和欺诈行为,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据央视记者调查,近年来,手机抽奖活动在各大平台和APP中屡见不鲜,消费者往往在不经意间被诱导参与抽奖,而奖品往往虚高标价、难以兑现,甚至存在欺诈行为。此次晚会曝光了兑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、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、诺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,这些企业在手机抽奖活动中涉嫌欺诈消费者,利用话费券、自动续费、虚假宣传等手段疯狂敛财。
以兑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例,记者发现在电子发票第三方服务平台“诺诺网”开具发票后,页面会自动跳转至“大转盘”小游戏。消费者点击抽奖后,系统随即提示“抽中大奖”,奖品是“200元话费券”。然而,当记者购买后,并未收到任何话费到账,也未看到200元话费券的踪迹。客服回应称,优惠券共有30张,其中充200元减10元的券10张,充100元减5元的券20张,需要充值4000元话费才能用完这些话费券,最快需要15个月。这种话费券使用周期长、难以兑现,商家正是利用消费者的遗忘和疏忽,抓住海量“沉默用户”的空子,悄然敛财。
兑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兑捷科技的主要控股方,其负责人表示,这是他们公司目前获利最高的业务之一。投100万元当天就能回150万元,业务客户已经接近于疯狂。除了开发票场景,生活中还有很多扫码场景都能植入他们的广告,如停车场扫码付费等。这些广告往往带有诱导性,如“送你一个视频会员,你点击以后要付19.9元,次月还会扣19.9元”,默认消费者会继续领取,从而赚取“沉默用户”的钱。
诺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承认,200元话费券、自动续费以及白酒推广等业务本质上就带着诱导属性,甚至还有欺诈嫌疑。他们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漏洞,通过虚假宣传和高额标价等手段,诱使消费者参与抽奖或购买商品,从而实现疯狂敛财。
央视3·15晚会的曝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。消费者纷纷表示,将更加注重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,不再轻信各种抽奖活动。同时,也有专家呼吁相关部门加强对手机抽奖活动的监管力度,打击欺诈行为,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。
此次曝光不仅揭示了手机抽奖背后的乱象和欺诈行为,也提醒了广大消费者要保持警惕,理性参与各类抽奖活动。同时,对于企业和平台而言,应该加强自律和监管力度,确保活动的合法性和公正性,共同营造一个健康、公平的消费环境。
随着央视3·15晚会的持续深入,相信会有更多的消费领域乱象被揭露出来,也会有更多的企业和平台受到警示和处罚。只有加强监管和自律力度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费领域的问题,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的公平正义。